2019年3月18日至3月3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7回)在博雅展厅展出。
展览名称:再“图像”——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7回)
展览时间:2019.03.18 - 2019.3.30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艺术总监:苏新平
总策划:陈琦
学术支持:马路、尹吉男、宋协伟、吕品晶
策划:葛玉君
展览执行:周家丽、杜英奇
策展助理:贾一楠
参展博士生:苏雅娜、张心一(以学号为序)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厅(14号楼出电梯左拐)
支持单位: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展览序言 |
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以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持续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对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关系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教育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一直都备受关注。而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一直明确着自身的责任与定位,在积极摸索高等美术院校学术科研和创作活动的特征与规律、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创作和科研成果的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着研究生教育教育机制。近年来,随着文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研究生队伍加速壮大,研究生教育在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大发展期。2016年研究生院挂牌成立,使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了国内首家成立研究生院的美术院校。
作为一直引领全国美术研究生教学发展的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与教学探索的每一步都会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形下,如何培养高端艺术人才,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学水平逐渐成为焦点。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更为注重的是实践精神和独特创造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作为一批已经具有成熟专业人文素养的艺术人才,如何在学院教育中扩展更多的实践能力,置身于当代语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学院如何在对传统技艺和人文精神传承的同时,营造一个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达到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以,为了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平台建设,博士研究生教学展正处于一个合适的契机中。
本次展览为2017级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学院希望通过“双个展”的形式,作为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习的一次中期检查,进一步建构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成为学校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的一个方式。期望在读博士生通过此次参展经验的积累,在进一步学习实践的同时也能为毕业展览做前期试验性准备。展览旨在作为一个窗口,以窥见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在艺术求索过程中对艺术语言、形式张力的感知与思考,以及对自我的挖掘与塑造,在与时代的交流中书写个人语言、展示集体风貌。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陈琦
2018年10月
| 关于艺术家 |
苏雅娜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吕品昌教授
学习经历: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参展作品:
《瓜子》 尺寸可变 影像 2016
《豆腐脑》 尺寸可变 影像 2017
《黄瓜》 尺寸可变 纸本摄影 2016
创作观念通过个人视角解读常态生活与图像的关系。探索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之间的呼应关系。
——苏雅娜
张心一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徐冰教授
学习经历:
201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个展:
2016年 “ICON”,Tong+projects,北京798;
2018年 “INTERESTING.”,Tong+projects,北京798;
2019年 “派对”,情绪美术馆 ,北京798。
参展作品:
《icon系列之sketch-1》
32×32cm 艺术微喷 2014
《icon系列之sketch-4》
32×32cm 艺术微喷 2015
《icon系列之sketch-13》
32×32cm 艺术微喷 2017
icon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图标格式,而icon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eikon,意指任何一种真实的或比喻意义上的画像。在拜占廷帝国时期,eikon一词专指教堂内的圣像画。古今的不同阐释都传达了icon作为程式化的图像对某种体制的传播作用。当下, 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可以被标准化和符号化,它们以友好的界面和明快的色彩出现,以刺激人们的消费和购买欲望,同时导致了图像中细节的消解。在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论中提到,这个景观中的社会视觉是最有力的传播工具,大众不再追究事情的真相,人们只需要简单的看图说话。艺术成为储存信息的图像剧本,面对浩瀚的艺术史,人们又应该如何感知这些图像?基于这几点思考,我试图消解图像的剧本作用,再将极度简化的形象嵌入到网络时代的视觉经验中去。
——张心一
图文编辑:贾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