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州&张孙哲双个展 | 转译与近观——两种叙事的延伸 | 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2回)

Rosis 时间:2018.11.1 阅读:322

2018年11月1日至11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2回)在博雅展厅展出。

展览名称:转译与近观——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十二回
展览时间:2018.11.1 - 2018.11.16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艺术总监:苏新平
总策划:陈琦
学术支持:马路、尹吉男、宋协伟、吕品晶
策展人:葛玉君
项目执行:周家丽、杜英奇、张显飞
策展助理:贾一楠
参展博士生:王宏州、张孙哲(以学号为序)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厅(14号楼出电梯左拐)
支持单位: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展览序言 |

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以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持续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对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关系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教育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一直都备受关注。而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一直明确着自身的责任与定位,在积极摸索高等美术院校学术科研和创作活动的特征与规律、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创作和科研成果的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着研究生教育教育机制。近年来,随着文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研究生队伍加速壮大,研究生教育在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大发展期。2016年研究生院挂牌成立,使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了国内首家成立研究生院的美术院校。
作为一直引领全国美术研究生教学发展的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与教学探索的每一步都会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形下,如何培养高端艺术人才,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学水平逐渐成为焦点。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更为注重的是实践精神和独特创造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作为一批已经具有成熟专业人文素养的艺术人才,如何在学院教育中扩展更多的实践能力,置身于当代语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学院如何在对传统技艺和人文精神传承的同时,营造一个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达到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以,为了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平台建设,博士研究生教学展正处于一个合适的契机中。
本次展览为2017级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学院希望通过“双个展”的形式,作为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习的一次中期检查,进一步建构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成为学校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的一个方式。期望在读博士生通过此次参展经验的积累,在进一步学习实践的同时也能为毕业展览做前期试验性准备。展览旨在作为一个窗口,以窥见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在艺术求索过程中对艺术语言、形式张力的感知与思考,以及对自我的挖掘与塑造,在与时代的交流中书写个人语言、展示集体风貌。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陈琦
2018年10月

| 关于艺术家 |


王宏州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刘庆和教授

学习经历:
2011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7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展览:
2013年  “逸香盈素——2013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炎黄艺术馆,北京
2014年  “新装——当代艺术展”,新水墨意象馆,北京
2015年  “千里之行——2015年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6年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7年  “学院新方阵十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8年  “2018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中华世纪坛美术馆 ,北京
参展作品:

《漾》88×61cm
纸本水墨  2017


《丘》87×61cm
纸本水墨  2017


《面面》70×51cm
纸本水墨  2018


《红满》60×50cm
纸本水墨  2018

我的创作一直围绕着自我画像展开,在作品中流露出更多的是成长过程中个人细微的心理感受,看似对自身的关注又被现实生活所淹没或左右。这次展览作品大多是儿时的形象,它既包含了我对个人成长的反观,也是我与自我的一种和解。与自我的对视在此成为我与外界建立屏障的有效途径,创造也许就发生在这些被自我保护起来的秘境里。“漫”是这次展览的主题,庞杂的信息、物质漫过生活,遮挡视线,感受变得短暂易逝,看似重复的自我画像转而成为考证自我存在方式的印记。

——王宏州



张孙哲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邱振中教授

学习经历:
2012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5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7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个展:
2016 年 “海天云霁”,三清上·贝尼尼空间,杭州
参展作品:


《碑痕·文字推演》230×230cm
绢本水墨  2018


《碑痕·长恨歌Ⅰ》120×40cm
绢本水墨  2018


《悬峦》130×65cm
绢本设色  2018
 

《冷凝山》50×90cm
绢本设色  2018

“文字篇”
“碑”在中西方文化中皆有非凡的使命,是“纪念性”和“崇高性”的饰演者。世人在“碑”的痕迹中发掘昔时的线索;在承载历史的温度同时传递了文字的艺术特质。我将古典诗词附着于当今的材料媒介中,试图建立与古典文明交汇的磁场,以达到和历史共振的功效。
“图像篇”
在我的感官系统中,超脱现实的风格可谓是我视觉体系中的横梁,架构起自身的观看方式和思维判断,同时也渐渐垒筑出作品的空间。我将古典事物放置于画面中,以虚幻的场景替代可观的世界,使之破坏现实中的陈腐与无奈,看似宁静的作品背后,暗藏着对“危机”的惶恐。

——张孙哲
 
图文编辑:贾一楠

推荐相关信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