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杨茉双个展 |“不被审视的艺术是不值得看的” | 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8回)

Rosis 时间:2019.4.12 阅读:322

2019年4月9日至4月2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8回)在博雅展厅展出。

展览名称:“不被审视的艺术是不值得看的”——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第18回)
展览时间:2019.04.9- 2019.04.26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艺术总监:苏新平
总策划:陈琦
学术支持:马路、尹吉男、宋协伟、吕品晶
策划:葛玉君
展览执行:周家丽、杜英奇
策展助理:贾一楠
参展博士生:王戈、杨茉(以学号为序)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厅(14号楼出电梯左拐)
支持单位: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展览序言 |

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以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持续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对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关系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教育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一直都备受关注。而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一直明确着自身的责任与定位,在积极摸索高等美术院校学术科研和创作活动的特征与规律、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创作和科研成果的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着研究生教育教育机制。近年来,随着文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研究生队伍加速壮大,研究生教育在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大发展期。2016年研究生院挂牌成立,使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了国内首家成立研究生院的美术院校。
作为一直引领全国美术研究生教学发展的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与教学探索的每一步都会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形下,如何培养高端艺术人才,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学水平逐渐成为焦点。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更为注重的是实践精神和独特创造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作为一批已经具有成熟专业人文素养的艺术人才,如何在学院教育中扩展更多的实践能力,置身于当代语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学院如何在对传统技艺和人文精神传承的同时,营造一个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达到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以,为了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平台建设,博士研究生教学展正处于一个合适的契机中。
本次展览为2017级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展,学院希望通过“双个展”的形式,作为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习的一次中期检查,进一步建构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成为学校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的一个方式。期望在读博士生通过此次参展经验的积累,在进一步学习实践的同时也能为毕业展览做前期试验性准备。展览旨在作为一个窗口,以窥见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在艺术求索过程中对艺术语言、形式张力的感知与思考,以及对自我的挖掘与塑造,在与时代的交流中书写个人语言、展示集体风貌。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陈琦
2018年10月

| 关于艺术家 |

王戈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隋建国教授

学习经历:
200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个展:
2018年 “东山的星辰”, 艺术8,北京。
群展:
2016年 “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7年 “诸神的碎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参展作品:

 《摆渡人》尺寸可变
陶瓷  2018


《摆渡人》(局部)尺寸可变
陶瓷  2018

 
《世界是圆的》500×360cm
帆布、瓷板  2018

这次展览的两组作品是我对古代世界观和艺术的回溯与致敬。

——王戈



杨茉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吕胜中教授

学习经历:
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
201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个展:
2017年 “河谷——杨茉个展”,ART CENTRO,纽约州。
群展:
2017年 “我们在这里”,哈德逊历史博物馆,纽约州;
“工作进行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年度作品展”,北京;
2019年“出口”,哈德逊历史博物馆新馆,纽约州。
 
参展作品:

《MOMO的手提箱》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7

 
《痕迹》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7
 

《记忆》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9

一个未意识到与自己的历史形成联系的人,就像苏格拉底所言:“不被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当我们找不到可被审视的历史时是多么可怜。不同年龄做同样事情,处理方式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可能貌似结果一样,但思考的过程和复杂性会不一样。如果完全一样,那就是堕落。每个人都在不停试着画出更精彩的高级灰,黑白人生是单薄的一目了然的。
当下我们所处的暴力时代:信息暴力、图像暴力、肢体暴力等等,都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撕碎人的身体以及精神。不善于反思、回避伤口的性格缺陷使人始终处于一个痛并一直痛着而不去治愈的状态。饮鸩止渴的方法--渴望陌生: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没有过去,只有未来;我们不断刷新自己的生活,只有你自己;错了可以重来,不必担心有人指责你;流浪到下一个城市,你只有你,没有任何包袱地活着;我只属于我自己,不被道德所累。一个城市流浪者!
记忆在某处不停叠加使我越来越辨析不清什么是曾经的现实, 记忆永远在消逝和肢解中,留下的也将是一堆残渣。悲剧不过就是曾经的刻骨铭心最终变成了拾不起来的残渣。

—— 杨茉
图文编辑: 贾一楠

推荐相关信息

回到顶部